文论 • ARTICLE

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

  • 更新:2010-01-01
  • 来源:
  • 编辑:scope

    我与张德忠相识是在2007年,是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前夕,他盛情邀我参加学院建校七十周年活动,当时他任校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兼学校校报主编。 


     听学校老师介绍,我才知道德忠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发烧影友,他爱好摄影也有二十多年了,学校的所有活动都是他负责拍照,当然他不仅仅是拍照记录学校的一些活动,而且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纪实人物的摄影作品,特别是当我看完了他的影集后,我才发现他不但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他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抓取瞬间的捕捉力。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他的作品深沉厚重、真切感人、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并昭示着深刻的社会寓意。尤其他拍摄的表现人物个性的作品,更是令人过目不忘。不管是饱经风雨的老翁,还是历尽沧桑的慈母,不管是花容月貌的大花苗,还是泸沽湖畔的摩梭女,对人物神态和个性的刻画与描绘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在山寨芸芸众生的人群中,他敏捷地捕捉到了《唠嗑》中的两位土家族妇女愉悦无拘的欢笑瞬间,画面构图严谨,人物自然生动,有极强的现场感染力,充分展示了土寨百姓安康祥和的幸福生活,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相比之下,《凝视》则是反映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感人瞬间,从她凝重的眼神和那飘动的银丝不难看出老人的艰辛坎坷的生活经历,作者敏锐地捕捉住了主体人物回眸的瞬间,并对画面的构图进行了大胆剪裁,对侧逆光的巧妙运用,以及仰视角度的选择,都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不失是一幅表现人物特写的好作品;而《祈福》则是表现遁佇佛门的一群虔诚的信女在诵颂经文的情节,作者对主体人物的动态、现场光线的选择以及对画面景深的掌控都恰到好处。而且作者充分地利用了摄影艺术的造型手段,画面处理的非常严谨,虚化了前景以虚衬实很好的突出了主题,现场气氛与人物神态以及瞬间情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可以说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德忠的风光作品《绿色变奏》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光小品,画面取舍大胆简约、清新明快、线条流畅,仿佛一曲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变奏曲;而《鸣沙山》作者则巧妙的利用了山丘与树丛在水中的倒影加上蓝天祥云及前景的绿茵使画面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德忠是个有心人,他时时处处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捕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翔》就是极好的佐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现场的认识及捕捉能力都是很强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作者对构图、光线及角度选择的深厚功力,在这幅作品中,他把人物、航船、海鸥、太阳巧妙大胆的处理在画面的各自的部位,实在是一幅极富创意和显示作者功力的好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资讯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