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与世界影像共融 曾毅:把镜头变成新丝路的眼睛
曾毅,男,1949年1月生于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名誉馆长、墨子国际影像研究院院长、二级(资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山东东方国际摄影促进会主席,曾任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曾毅的摄影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韩国正修国际美术大展摄影特别奖”及全国金银铜奖等多种奖项;并荣获“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杰出贡献奖"、“意大利那不勒斯国际优秀策展人奖”、“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贡献奖”、“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摄影家"及“济南终身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等多项荣誉;他曾长期策划组织大型艺术展览及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策展和主持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回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等重大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7年在国际摄联(FIAP)的支持下,经文化部批准在青岛召开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合作峰会"并发表了《青岛宣言》,由他倡议发起的"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共同签署成立的“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是第一个由“一带一路“国家摄影组织共同建立的国际摄影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平台,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他曾编辑出版《大哉孔子》《世纪巨匠毕加索》《世界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作品集》《薇薇安密码》《天命集》《故土》《当代国际优秀摄影师作品集》等艺术图书画集20余部。三十多年来还先后应邀在美国亚特兰大、旧金山、西雅图、韩国首尔、意大利都灵、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德国波恩、科隆、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比利时布鲁塞尔、阿尔巴尼亚和马耳他等国家举办摄影展览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活动,他的作品被美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用光影立言,凭图片说话。把摄影艺术做大、做强,提升了济南的美誉度,也提升了你的价值。
人生瞬间千万次在他心中定格。一个睿智的长者,他用几十年快门的“咔嚓”声叩响了摄影艺术殿堂的金色大门。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曝光组合,不同的万千世界,在胶片的齿孔间、在数码的影像中记录下了数以万计的决定性瞬间,也留下了他人生步履的艰辛与辉煌的足迹。
他的镜头中,把一个个定格的瞬间都凝成了历史的永恒。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翻看着一本本厚重的作品集,在没有色彩干扰的影像世界里,感受着百年甚至千年的沧桑。照片里那些老人的脸布满了皱纹,一条条沟壑纵横,像是墙上爬满的斑驳印迹留下的岁月斑痕。一种感动在心中瞬间被漫无边际的潮水融化。
生存,是如此的悲壮和伟岸,在这黑白的世界里清晰地印证着生命的力量。每一张照片都是半世纪的历史再现和见证,每一个瞬间都是他砥砺人生的的真实写照和回望。人类的灵魂在一张张黑白照片里鲜活起来,眼前仿佛呈现出镜头背后那千百次的屈膝、躬身,或站在高处、或趴在泥淖里的身影,那就是摄影者捕捉瞬间的的身影。
独善诚不易,兼济天下难。32年前,他就策划组织“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开启了摄影界的“文艺复兴”,一股思想解放的文艺春风吹遍举国上下,一大批青年摄影家脱颖而出。1992年,他策划主持 “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活动,评选出了刘占坤、李前光、王文扬等十位优秀青年摄影家,如今他们都成了中国摄影界最重要的摄影师,有的身处中国文艺界重要领导岗位,有的仍在摄影一线拼杀,他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都是当今中国摄影界的扛鼎之辈。
他筹建了“东方现代艺术馆”,在济南搭建起了一个国际艺术展示和交流的高端平台,把毕加索、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米莫·罗泰拉、优素福.卡什、寇德卡、佩德罗·梅耶尔、薇薇安.迈尔和法国印象派等等世界名家作品引入中国;他策划引进各种影展、画展、论坛、音乐会,策划创办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国际文化品牌,将一泓泓清泉引入国门,浇灌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为了实现多年的夙愿,他策划主办了《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十年间先后在美国、韩国、意大利、德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各国巡回展出。
他编著的大型文献图册《大哉孔子》捐赠北京大学图书馆并在北京大学召开座谈会,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汤一介、冯其庸等国学大师及谷牧、华国锋、李德生、程思远等时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画册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此他还荣获了韩国儒学研究最高奖“成均大赏"等国际奖项,他把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
2017年,被誉为全球摄影界奥林匹克的“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 43个国家的330多位摄影大师来到山东,让世界各国摄影大师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今日中国的巨变;会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批准授予泰山为全球第一个“世界摄影基地”。“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代表在国际摄联(FIAP)的支持下,由他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并发表了《青岛宣言》。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一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曾毅!正如《中国摄影报》专访曾毅的导语中所写的:“已年届七旬的曾毅代表了那个时代摄影家的一种典型,一手组织工作,一手研习影艺。他以摄影组织工作闻名,遇有同龄人和晚辈们聚会,谈起历年在山东举办并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不少摄影活动,曾毅的名字绝对绕不过去,桩桩件件都与他有关联,扶持青年、引介名家、打通内外,或主导或推手或幕后,在组织工作赢得各方赞誉的同时,他不辍摄影,虽自称‘业余',却执着于沧桑正道,以显现着力度与温度的诸多佳作留名"。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一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曾毅!
正如《中国摄影报》专访曾毅的导语中所写的:“已年届七旬的曾毅代表了那个时代摄影家的一种典型,一手组织工作,一手研习影艺。他以摄影组织工作闻名,遇有同龄人和晚辈们聚会,谈起历年在山东举办并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不少摄影活动,曾毅的名字绝对绕不过去,桩桩件件都与他有关联,扶持青年、引介名家、打通内外,或主导或推手或幕后,在组织工作赢得各方赞誉的同时,他不辍摄影,虽自称‘业余',却执着于沧桑正道,以显现着力度与温度的诸多佳作留名"。
这三十年间,他知其不可为亦必为之,虽千万难亦必往矣,他青年时改名曾毅,是为了承传祖上庭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的,对一个有担当的人来说。
所有辉煌事业的背后都是心血与德行的灿烂。
他说,你要想做一个摄影家、一个有成就的摄影家,那就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要有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和捕捉瞬间的能力,还要有执着的学习进取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术。
他说,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他人生的座佑铭。每当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一切生活的厚度,思想的高度,道德的纯度,胸怀的宽度,艺术的精度都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和冲击波与快门同步释放,把生活中的典型瞬间变成了永恒的历史影像。
曾毅先生说:摄影艺术就是当你在面对生活中典型的人物和典型事件发生的典型瞬间时,能敏捷地捕捉下决定性的经典瞬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永恒而伟大的瞬间。实际上千千万万个摄影师一生所追求的那个决定性的经典瞬间,顷其一生加起来也不到一小时,因为按百分之一秒掀动快门,既便你拍了上百张加起来,决定性的经典瞬间也不过一秒钟。
而我认为,曾毅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曾毅,就是他执着的追求和实践,丰富砥砺的生活经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超前的创新精神,让他成为永远在路上的行者。他的微信号是“行者无疆”,这四个字生动形象的向我们描绘了曾毅的形象,这就是对他人生的生动写照:行者无疆,永在路上。
采访结束,你才知道眼前这个平凡的老头儿是多么地可爱与了不起,又是多么地有国际范儿。致虚极、守静笃,他没有被耀眼的光芒遮挡住智慧的眼眸,只是不断积聚、积聚,再力争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人生就是累世的修行。曾毅很纯净,也很透明,不知不觉间,你便会体味到一种高贵的善良,敬佩之心便油然而生。一张张或黑白或彩色的真实影像里,无不体现着他的柔软与悲悯,越看下去你就越发看懂他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曾毅很中国,也很国际,只因他知道世界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净理了悟,胜因素来,曾毅之道,滋之无穷。
——对话影响济南文化人物曾毅。
——采访手记
象外之象,不为繁华易素心
每一个瞬间都是摄影师格局的“曝光”,在曾毅先生那百分之一秒快门的影像里面,你总会尝到些许干涩微酸的泥土味道,让你神往,却又只能在心里一遍遍涩涩地回味。
从偏远县城的一名百货公司统计员,到县照相馆的摄影师,从济南市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席到山东工艺美院资深教授,从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主席到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这样一路走来,他的职务多次履新,但摄影家的身份却始终未变,他手中的相机一直不曾离手。他说,我首先是一个摄影师,摄影是我的职业,是摄影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是摄影成就了我的人生。而各种职务和职位只是一种责任,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一种义务。
人们都知道他既是一个摄影家,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不但策划组织了很多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摄影活动,他还干了很多与摄影无关的事。从环保、慈善,音乐会再到各种非摄影类展览,正是这些超以摄影之外的“象”,才成就了他摄影艺术的“大象”。
他是九个孩子的“父亲”,三个亲生儿女,还有六个被他无私帮助的残疾孩子。为了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孩子们,他几乎倾尽自己的所有,终于如今他们都成人、成才、成“家”,这些孩子都称他“父亲”,他们分别在北京、宜兴、济南、青岛 等地,一从事陶艺创作,有的己成了小有名气的“陶艺师",从“东方陶艺一家人”的微信群里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孩子的身影和他们的人生轨迹。
百年云烟只过眼,不为繁华易素心。我眼前的曾毅先生,没有古稀之年的沧桑,眼神中透着一股温和的“刚毅”,如水般与世间繁华不争,却三言两语就抓住事物的本质。
谦虚、低调、有责任、有担当的曾毅以一颗初心一路走来,也一定会这样一直走下去。
据于德,游于艺
在曾毅先生的工作室,你能闻到一缕淡淡的“书香”,自进门伊始,我就被迎面书橱上方的两个相框所吸引,简单的木质相框里镶嵌着两张泛着“古董”颜色且满是“皱纹”的证书,我问先生这是何物?他说,这两张证书都是民国时期的,一张是民国三十一年父亲的天津高级职业学校入学证书,另外一张是民国三十六年山东省政府教育厅长任命父亲的高级教员任命状。
在曾毅先生眼里,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却是心思细腻之人,他之所以将两张证书保留得极好,就是想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训,不要忘记读圣贤书,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根。接着他又拿出了两本书,一套清刻版“四书”和一本《摄影艺术表现方法》,由此便打开了这一天的采访序幕。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亦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曾毅的成功源自于“庭训”无声无息地润泽,他亦曾“审问之、慎思之,”最终“笃行之”。那一套传承自曾祖父的清代论语四书,伴随着他六十余载仍视若珍宝,荏苒几盈虚,那些泛黄、脆弱的纸页澹出的是家族世世代代的清辉,深植在曾毅的心底,永远挥之不去,反而越发的浑厚熠然。
曾毅先生的父亲爱好美术和摄影,一颗摄影的种子自然而然地埋在了他童年的世界里。透过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带着“一道杠”,留着三七开分头的小男孩,正一手托着相机,一手按动快门,聚精会神地为小伙伴们拍照,这就是曾毅第一次的“试水”经历。细心地父亲还在照片下方写了两行字,“给小伙伴拍照,1962年3月摄”。
曾毅是幸运的,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一个家庭拥有一台照相机,绝对算得上宝贝了,然而若没有极大的兴趣,怎会让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板一眼地为自己的小伙伴们拍照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为曾毅指明了摄影艺术的“方术”之道。学习的层次有三,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少年时期的他,曾亲手将这本吴印咸编著的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教材认真的抄录了一遍,手抄本竟保存至今丝毫无损,正是靠着这份对于摄影的执著与“乐知”,曾毅一步一步走向了摄影艺术的巅峰。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苦”无疑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剂补药,在曾毅先生的记忆中,“文革”期间被边缘到偏远县城的十年光阴似乎也没那么苦涩,他跟着照相馆的师傅经常穿行四五十公里为乡村集市的老百姓拍照,让很多偏远的农民有了人生第一张订婚照或者是全家福。在穷乡僻壤千百次的拍摄、千百次的曝光、千百次的冲洗,经年累月,苦也能洗涤灵魂。那些在黄河故道和乡间小路上留下的车辙,仿佛是在编织最好的“七彩虹”,载着曾毅的黑白人生走向更加辽阔的天空。
之后他曾在十几个国家举办个人作品世界巡展,很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或名家收藏,美国老总统吉米·卡特把收藏的《条条致富路》永久的珍藏在了卡特总统博物馆里。
曾毅对摄影艺术地热爱从不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他拥有一种睿智、温暖的气息,这份气息既在立已也在立人。1986他被推选为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他常说主席的职位是用来干事的,不是用来谋利的。既然被推到主席的位置上,就要尽职尽责的为会员们服务,就要做事。上任不久他就策划组织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并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在全国摄影界产生了重要的的影响。这次活动被《人民日报》评为国际和平年在中国十大事件之一,被业界称为中国摄影界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让全国一大批青年摄影家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如今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了中国摄影界的中流砥柱和最重要的摄影师。
红墙艺术馆里的艺术盛宴
随着国门渐渐打开,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品,越来越渴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交流艺术创作成果。 2002年,曾毅先生筹借了160万元,把已废弃一旁的原济南工人文化宫改建成了东方现代艺术馆。在这里,人们看到了毕加索版画,看到了俄罗斯列宾美院的油画素描;在这里举办了意大利当代艺术大师米莫.罗泰拉艺术大展、墨西哥摄影大师梅伊尔原作展、徐肖冰、侯波、吕厚民、邵华摄影展和冯骥才、张虎、苏士澍书法展;在这里,承办了首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第十届中国国际影展、全国第十二届摄影艺术展、中德油画展、中韩摄影展、济南开埠百年图片展、当代陶艺展……,还在这里举办了各类国际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省城的文艺界和年轻人总会欣喜连连,流连忘返。
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东方现代艺术馆举办了百余项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在文化济南的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即便艺术馆不复存在了,人们依然不会忘记那座现代感十足的“红色艺术之城”——“红墙艺术馆”。
2013年,曾毅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达利、雷诺阿、德加等世界艺术大师的三百余幅代表作引入了中国,一个半月的展期中竟吸引了大约75万名观众。这次欧美经典美术大展使人们不出国门即可观赏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各国的艺术大师的的原作,与世界级的艺术经典作品近距离接触,从而为济南这座历史古城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无论从展品数量和质量来看,都堪称近年来少有的“重磅级”艺术盛宴。
大哉孔子,德侔天地
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就在于她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自己的积淀,自己的根,曾毅骨子里就流淌着这样的血脉。文革期间,父亲曾悄悄地对他说,不理解为什么要打倒孔子,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不就是延续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吗?孔孟颜曾本一家,我们不能背叛祖宗!师道尊严是学校最起码的规矩,要尊重自己的老师,这个什么时候都不能变。
隐隐约约中,老父亲说的那些话,老爷爷传下来的四书,悄然在他心中埋下了反思的种子,注入了一种使命感。20年多年过去了,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在《巴黎集会宣言》中的一句话:“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首2500年前,从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诺贝尔奖获奖者是人类智者的代表,连他们都对孔子和孔子的思想有这样高的评价,中国人还有什么可说的,这句话使他一下子茅塞顿开。为了实现多年的夙愿,1989年曾毅率领他的伙伴和团队,在曲阜展开了半年多的拍摄创作,并在曲阜、济南、北京举办了《中国孔孟文化摄影展》。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策划举办孔子的展览,是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担当的。
大哉孔子,金声玉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曾毅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孔孟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十年间,《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先后在美国旧金山、韩国汉城、意大利罗马、德国波恩、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巡回展出,把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自1993年在韩国汉城(首尔)举办孔子文化摄影展,到2004年中国在韩国首尔设立第一个孔子学院,整整早了十多年,为此曾毅还荣获了韩国儒学研究最高奖“成均大赏”,曾毅是地地道道的传播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从摄影师到国际著名策展人
几十年来,曾毅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踏实,想来真正能保护他的,一定是他的人格定位和文化选择。从一名摄影师到国际著名策展人,他将摄影平台一步步延展,一点点扩大,直至最终放眼全球。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曾毅想到了,也做到了。
曾毅先生从不拘泥于一种身份,他身兼数职却乐此不疲,“策展人”是他另外一个身份,正如著名国际策展人、美国联系图片总裁普雷基所说的:“曾毅既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策展人,他对艺术的贡献和策展成就是巨大的”。尤其是2006年他调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任美术馆馆长和教授后,他策划创办的“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现在已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同时他多年来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国际摄影周(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和国内一些重要展览活动的策划总监和策展人,并策划了毕加索、达芬奇、卡什、薇薇安、纳切威、寇德卡等等一些世界级大师的原作展,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6年8月,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在曾毅的带领下,组成申办团赴韩国首尔,在第33届国际摄联(FIAP)代表大会上进行申办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的主办权。国际摄联(FI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的国际摄影组织,1950年在瑞士成立,由90多个成员国。在国际摄联代表大会上经过与会70多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和国际摄联董事会正式批准,中国获得了2017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主办权。然而就象申办奥运一样,真正在申办大会上投票表决之前,为赢得所有成员国都能投中国一票,曾毅在台下和幕后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际摄联四十多个成员国的三百多位知名摄影师,他们走进“好客山东”,聚焦齐鲁大地,在“天下泉城”共谋世界摄影发展大计,在“平安泰山”之巅尽揽天下胜景,在孔子故乡领略东方文化智慧,在周村旱码头探源“丝绸之路”的遗迹,在海上丝路桥头堡青岛实现“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合作愿景。让中外摄影家携手共商天下摄影盛事,尽享山东旅游文化的餐餮盛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张“欲望”清单,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金钱,而曾毅追求的是梦想。他的梦想不仅无私,还无所争,中国有“一带一路”的“王道梦”,曾毅也同样有,都说心想事成,无疑他实现了。 正如中国著名摄影家胡武功教授所说的:“曾毅从不说硬话,但也从不做软事”。
“一带一路”的深层意义在于,世界的本质是联通的,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作为非盈利性国际合作联盟组织,为丝路摄联各成员国及地区提供了一个国际区域性摄影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以此进一步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摄影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丝路国摄影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无论是在中国还在国际上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毅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具备济南人特有的谦和、低调。他常说,我喜欢做不喜欢说,更不喜欢夸夸其谈。著名国际策展人、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在他为曾毅画册写的序言中所说的:“这位济南人在生活中却是十分低调、十分谦和的人,在他策划的活动舞台上,你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我的印象他总是台前或者幕后忙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谦谦君子,不计功名,这是我和许多与他相识的朋友的一致看法"。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曾毅先生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他人生恪守的信条,若说他的事业只有摄影和策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不但在于他影响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同时还又帮助了多少人。
早在1996年,曾毅就收留了6个聋哑学校毕业的孩子,自筹资金为他们在济南华山脚下建立了东方陶艺村,请高校名师为他们授课,含辛茹苦地培养了五年,还在北京、曼谷等地举办了《无声世界艺术》陶艺展。当讲到在北京办展,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当即留下了三万元,买下孩子们的几件陶艺作品,表达了一个艺术家的大爱之心时他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泪水是幸福的,因为他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更欣慰的是这几个二十年前来自农村的聋哑孩子,如今都分别在北京、济南、青岛、宜兴等地工作,而且都已经成了小有成就的陶艺师了。
曾毅的一颗感同身受的慈悲之心不仅仅寄予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还有人们最为关注的环保事业。他曾为了黄河洛口大桥的改造远赴德国;他也曾为了拿下大桥的使用权在中德两国和政府部门间东奔西跑;他还曾在青岛举办了国际环保会议,为此请来了两位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奖得主,一个是坚持“自然不可改良"的巴西环境部长卢岑贝格,一个是主张“阳光经济”的欧洲太阳能协会主席舍尔。他还请卢岑贝格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进行了“自然不可改变”的演讲。一个搞摄影的,竞然早在十九年前的2000年,就筹划举办了层次如此之高的国际环保会议,这种超前的环保意识和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踏入艺术峰巅的道路有很多,有的人择其一而行之,有的人却在人生不同阶段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去攀登。在曾毅看来,艺术是相通的,与社会各界知名学者、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学习和交流,可以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积累自己,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站的更高,悟的更深、走的更远,做的更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通俗音乐刚刚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的时候,曾毅就策划了一系列国际音乐会,请来了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瑞士国家交响乐团等国际著名乐团来济南和青岛演出。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一切因果将自得。问及曾毅先生,作为一名摄影家,为什么要从事这么多与摄影艺术无关的事呢?他只是笑着说,摄影只是我们的一种爱好和职业,摄影人应当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人理应为社会服务,而且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应当丰富多彩,多尝试、多经历,想到了就要去做,不用考虑太多的个人得失,世事自有安排,你只要去努力去争取,就一定能做成。
我眼前的曾毅穿着普通,没有那么多所谓的“艺术气质”,然而只要你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位凭真本事吃饭的人。曾毅不喜欢以“摄影家”自居,他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摄影工作者,大量的时间是在做摄影组织服务工作,只是顺带做了一些对社会、对大家有益的事。
人生就是累世的修行。曾毅很纯净,也很透明,不知不觉间,你便会体味到一种高贵的善良,敬佩之心便油然而生。一张张或黑白或彩色的真实影像里,无不体现着他的柔软与悲悯,越看下去你就越发看懂他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曾毅很中国,也很国际,只因他知道世界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净理了悟,胜因素来,曾毅之道,滋之无穷。
采访结束,走出楼外,冷风依然呼啸,而此时我的心却温暖如春,似要生出一点嫩绿,有欣欣的生意……
访 谈
功夫在“诗”外
窦洪涛:您认为摄影背后的“道”在哪里?或者说我们的视觉,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注意力,应该观察到怎样的“道”才能拍出好的经典的作品?
曾毅:摄影和其他艺术创作的内涵主旨相同,最终是要把一种思想传达给人们,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不同。无论艺术还是文学,创作的魂是最重要的,深入灵魂的东西即为“道”,“道”实际上就是作者的思想。一个艺术家的思想是要通过他的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给人们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展现一种文化境界和时代印记。手法和形式不同,但思想与灵魂相通。作品中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诸如光线、构图等属于“术”的范畴,学好技术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俗话说“功夫在诗外”,一件好的作品的产生与一个人的修养、学识、境界、经历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摄影无非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实,当你面对一个场景,当你举起相机,当你怦然心动的那一刹间,你的胸怀,你的格局,你的思维,你的注意力,你的关注点,就已经定格在你的取景框里了。同样一台相机,在不同的人手里拍出的东西是绝对不同的。一个人的胸怀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格局决定你的结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是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元素。
窦洪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道德和艺术”,所谓艺术又是“文以载道”,您怎么解读这句话?
曾毅:我们一直在倡导“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也正如孔子所言:“据于德”和“游于艺”这个标准实际早在2500年孔子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德侔天地,道贯古今”,这些千年古训是对“文以载道”的最好阐释。就我个人来讲,几十年来我始终都不敢偏离这条德与艺的底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离开家庭,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时,父亲送给我两套书:一套是老爷爷传下来的清版《论语》,一套是吴印咸编著的《摄影艺术表现方法》,可以说五十多年来,就是遵循着这两套书指引着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最终成就了我的人生。
《论语》让我学会了做人处事,让我修身、齐家、立业而受益终生。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直是我几十年来的座右铭。我原名叫曾繁荣,“文革”中自己改了名字叫曾毅,是取意于《论语·泰伯章》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而改名。
多年来深受孔子思想和《论语》的影响,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组织策划并主持了“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在世界各国的巡展和传播,坚持了十余年,其实这就是我学习孔子思想过程中的一场实践课。作为一个摄影人和一个民间社团,没有人去给你安排任务,也没有人给你投资,完全是靠一种初心和自觉,能坚持几十年义无反顾一直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砥砺前行,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梦想是从有梦想开始
窦洪涛:您第一次摸相机是什么时候?
曾毅:大概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在中学当老师的父亲一直非常喜爱摄影,那时候我经常跟在父亲身边看他冲洗照片,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也因此喜欢上了摄影。
窦洪涛:今天很多父母让孩子学钢琴、学摄影、学书法等等。有多少孩子是因为真心喜欢自觉地去学不得而知,但往往有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耳提面命之下被迫地学。2017年,音乐美术两大类纳入了中考必考内容,此政策一出台,更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又开始了新一轮逼迫孩子学习兴趣特长的大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毅: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原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强迫式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现实生活中被父母强迫的孩子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如果真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应当是首先去培养孩子正直、善良和无私的品德;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勤勉执著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当然,一个成年人的兴趣与生活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你的兴趣就是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正是你的兴趣时,你就一定会成功,甚至可以做到极致。所以好多人问我:你整天不休息,工作不累吗?我几十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也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但我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累。
曾毅: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原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强迫式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现实生活中被父母强迫的孩子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如果真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应当是首先去培养孩子正直、善良和无私的品德;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勤勉执著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当然,一个成年人的兴趣与生活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你的兴趣就是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正是你的兴趣时,你就一定会成功,甚至可以做到极致。所以好多人问我:你整天不休息,工作不累吗?我几十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也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但我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累。
窦洪涛:您的童年生活在哪里度过?
曾毅:我出生在济南,童年是在肥城度过。民国三十六年,父亲在历城一家小学任高级教员兼校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经山东省文教厅批准,在肥城设立“山东省肥城第一中学”,时任小学校长的父亲被抽调到肥城一中当语文老师,我也跟随父亲从济南到了肥城,在那里开始了我的童年生活。那时候全家人的生活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支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1964年我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选择了考中专,从肥城一中考到了山东省商业学校,从此便从肥城又回到了济南。
大哉孔子”展初心
窦洪涛:当初做“孔孟文化摄影展”,您的初心是什么?
曾毅:当然是受父亲的影响,“文革”刚刚开始时父亲对我说: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打倒孔子?几千年来我们国家和民族都是靠孔子的思想延续发展,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多么伟大呀?孔子是打不倒的。文革中在学校里你千万不能批斗老师,是老师教你知识,教你成长,教你做人,所以一定要保护好你的老师,父亲的话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就是延续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等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孔子没有诞生的话,中国人的文化史将如漫漫长夜一般黑暗,将不知会延迟多少年。
“学而优则仕”就是提倡人们要有好的德行、有修养、有学识,才能当好官。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就是很好的例证,只有“学而优”才能“则仕”。其实,隐隐约约中,老父亲说的那些话,曾祖父传下来的《论语》和《大学》,都无形中给了我一种使命感,任重而道远。1999年我在意大利罗马的维泰尔博做孔子摄影展时,在东方大学和那不勒斯大学联合举办的“东西方文化比较"论坛上,我做了《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演讲,引起了意大利学者专家和同仁们的一致赞同。
窦洪涛:《孔子文化摄影展》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进行世界巡展,一直坚持了十年,您对此有什么样的心得分享给我们?
曾毅:为实现多年的夙愿,我从1989年开始筹划《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拍摄、征稿、编辑和制作。1990年开始,先后在曲阜孔子文化节、山东省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从1992年开始到2001年十年间先后在美国旧金山、韩国汉城、意大利罗马、德国波恩、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巡回展出。自1992年第一次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孔孟文化摄影展”到2004年中国在海外设立第一个孔子学院传播孔子思想,整整提前了12年。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不懈地做这件事情,与当初父亲对我教导的那些关于孔子儒家文化的思想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就在于她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在筹划影展的日日夜夜里,我和工作人员一起整整干了200多天,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在孔林里拍照只能喝矿泉水啃凉面包,有时整天吃不上一口热饭,甚至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7天赶制了 1000多幅作品。谷牧、余秋里、周谷城、张岱年、冯其庸、宫达非、孔德懋等各界人士参观了展览后,都为纷纷展览题辞撰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展览作品的征集,从孔孟之乡到华夏大地,从香港、台湾,延伸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国内外来搞达到了两万多幅。前后历时一年多时间,致使展览计划不得不由原300幅扩大到1000多幅,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次专题影展。纵横海内外,上下几千年,影展以空前的规模展示了中国孔孟文化源远流长。在筹办展览过程中要查询和阅读大量史料文献资料,从而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历史掌握了古老民族的根须,这一切都太值得的了。简直就是相当于读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生课程。“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需要历史学家去研究,更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
“协会主席是要付出而不是索取”
窦洪涛: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策展的?
曾毅:1986年3月,团省委成立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并推选我担任协会主席。既然当了主席,除了个人的摄影创作,还要服务于广大会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创作和展示的机会。
恰好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于国际和平年的报道,顿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可以以此为契机搞一个全国性的青年摄影比赛,为全国年轻人创造一次机会。于是就立刻行动,制定了策划方案,到北京找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请他们支持主办,当即得到了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吕厚民和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台长的热情支持。于是一个全国性的摄影大奖赛席卷了全国各地,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与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摄影比赛,也是我策划主持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摄影比赛。
“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共收到了全国六千多人的四万余幅作品,创下了中国摄影展览比赛的历史记录。那次比赛打破了一二三等奖传统设奖模式,除了三个大奖之外,我根据摄影自身特性,策划设计了最佳瞬间奖、最佳形式奖、最佳探索奖、最佳构思奖等。其中一幅表现一位农村老太太瞬间下扶梯的作品《第一回》获得了最佳瞬间奖。因为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扶梯在国内刚刚兴起,老人一般是不敢坐电梯的,照片中老太太虽然神情紧张,但脸上却充满了幸福感。作者非常巧妙的抓取了这一生活瞬间,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受85“文艺思潮”的影响,那次活动从某种程度来说,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冲击了人们对摄影艺术的传统认识,其超前意识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次大赛推出了于海波、解海龙、于云天、肖萱安、刘伟雄于志新、许志刚等一大批青年摄影家,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之后都成为了中国摄影界的扛鼎之辈。
2006 年在北京举办纪念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 50 周年活动时,“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展”作为历史回顾展又应邀在北京展出。
2016年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30周年,在第6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举办了一次“1986-2016国际和平年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回顾文献展"并召开了大型的纪念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又重温了三十年前那次活动对中国摄影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992年,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摄影家脱颖而出,我策划并主持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活动,这次活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次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全国范围内评选青年摄影家活动。徐肖冰担任评委会主席,陈复礼、吕厚民、朱宪民、王文澜、陈长芬、贺延光、鲍昆等21位中国摄影界权威人士担任评委。评选出了刘占坤、李前光、王文扬等十位优秀的青年摄影家。
2018年10月和12月又先后两次在济南和北京举办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回顾展,当年的十位青年摄影家大都获得了金像奖,有的还担任了中国文艺界和摄影界重要的领导,他们大部分都还仍然战斗在拍摄第一线,他们都是中国摄影界最重要的摄影家。他们的作品首次被中国美术馆集体收藏,这次收藏正如吴为山馆长在捐赠仪式上讲话时所说的:“这次捐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摄影作品起了标志性的示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献价值。对中国摄影师的社会影响力和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整个活动在中国摄影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摄影家的环保心路
窦洪涛:之后您就一直都在策划摄影展览吗?
曾毅:除了做摄影展,我还做过环保、慈善、艺术等方面的一些事情。
窦洪涛:您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契机开始关注环保的呢?
曾毅:从1996年开始,就有很多摄影人开始关注环保这个题材,那些年是环境破坏最厉害的时候,环境与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当时我就在考虑能不能筹划一个国际性环保会议,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环保。
1996年春节过后,我去黄河泺口去拍照片,忽然发现这座由德国人建造的铁路大桥北岸已拆除了两节,我当时就觉得十分可惜,只想着能不能保留下来,改造成一个公园。黄河泺口大桥是1912年建造完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设计建成一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微缩景观)博物馆和环保中心,黄河北岸堆建成一个埃及金字塔,南岸建一个原大的埃菲尔铁塔(内装一部观光电梯),周边全部绿化成公园,象深圳的锦绣中华一样,建成一个“世界遗产公园",应当是一个不错的设想。
如果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对于提升济南的美誉度,扩大济南的国际影响,丰富济南人的文化生活都将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一定会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遗产委员会的支持。于是,我3月初就去了德国,找到了我德国的一位朋友黄凤祝,他是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我给他谈了我的想法,他表示对这件事全力支持。经他介绍我认识了德国经济合作部部长和德国伯尔基金会秘书长雷勒.伯尔,德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布斯曼(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的设计者),找到了德国的电视台和当时出资建造这座大桥的公司。又在波恩(当时德国首都)召开了论证会,会上伯尔基金会及与会各界代表都表示愿意承担改建的所有经费,很多公司和组织也都纷纷表示出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多次反复周旋,但终因各种客观原因,一个美好的梦想未能如愿而搁浅。
这件事情之后,我对环保更加关注,之后便产生了筹备举办国际环保会议的想法。先是找到省里一位分管环保的副省长的秘书,他对我说这是政府的事,你们怎么搞环保会议?吃了闭门羹,不甘心我就去青岛找了市长王家瑞,他非常支持当即批复同意。于是2000年10月国际环保会议在青岛成功举办,当时我邀请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会议,一位是坚持“自然不可改良”观点的巴西环境部部长卢岑贝格;一位是主张“阳光经济"的欧盟议员、欧洲太阳能协会主席舍尔。另外还有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环保专家出席会议。会后卢岑贝格还在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举行了学术演讲。自此,青岛在环保方面与德国及国际机构建立了很多联系,对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交流与合作。
无声世界胜有声
窦洪涛:请再跟我们讲一下您做的慈善活动?
曾毅:首先我不是慈善家,也不能称为慈善活动。只是尽自己之力帮助了一些残疾孩子。那是1996年,有一次我去山东艺术学院看一个“无声世界的艺术”的陶艺展。参观之后,我才知道这些陶艺创作者都是聋哑孩子,展览播放的宣传片对我的触动很大。孩子们都来自农村,加上身体残疾,所以在家里根本不受父母重视,虽然被送到了特殊教育中专上学,但是毕业之后没有去处。当时,我就找到了他们的班主任刘文江老师,让他帮我选出六位家庭条件最困难的孩子,由我来照顾和培养他们。
后来,我在华山北侧的卧牛山下原准备做国际环保中心租用的四十亩地上,为孩子们建立了东方陶艺村。我还请了中央工艺美院杨永善教授、山东艺术学院远宏教授和特殊教育中心刘文江老师等专家指导他们创作,并带他们到中央工艺美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各地学习参观陶艺展,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租地建厂需要钱,建窑烧陶需要钱,买原材料需要钱,到外地参观需要钱,还要给老师们一些报酬,给孩子们一些生活费,还要聘人管理,那几年我的工资都投入到这些事情上,当然远远不够,还要找朋友借。毕竟是的这么多人的花费,我不是企业家没有钱,完全靠化缘和朋友支持,咬着牙苦撑了四年。
当时,山东画报社谷永威来到陶艺村采访,刋发了一组名为《无声的世界》的专题报道,山东青年报和其他各种媒体也陆续进行了报道,孩子们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一次,我的一位文化部的朋友过来参观之后,很是同情,让我选了六十件作品准备出国办展览,还印了一本画册,过了一个多月,就收到了文化部的20万扶助资金,这也是我们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支持资金,一下子就改变了陶艺村的经济窘境。
孩子们的陶艺作品得到了文化部、全国残联及专家们的认可,并在北京、曼谷等地举办了《无声世界的艺术》陶艺展。北京参展的时候,北京残联的领导去现场支持我们,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也到了现场,当时看到她只是挑了三件小作品,就给我们留下了三万块钱,我深知这是一位艺术家对残疾孩子慈善恻隐的大爱之心!
那几年,我整天想着这些孩子们,隔两天就得到陶艺村去看看,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和创作。前前后后四年的时间,我几乎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我和孩子们的感情很深,像和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过过生日,我就给他们过生日,看到他们充满欣喜的感动泪水我很是欣慰。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他们都成了小名有气的陶艺师,有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他们和我还有一个“东方陶艺一家人"的微信群,他们常常给我发信息,通过微信我都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今他们大都成家有了自己的儿女,我也常常给他们的孩子发个红包,当孩子在手机视频叫我爷爷时,我常常掉下热泪,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
独具慧眼的艺术蓝图
窦洪涛:您都组织了哪些艺术策展活动?
曾毅: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节日乐团是一支具有辉煌历史和享有盛誉的世界著名乐团。1994年,我亲自去奥地利维也纳邀请他们来济南演出,那时候社会上流行的都是通俗音乐,人们很难在家门口感受到高雅的交响乐。
经过多次反复协调,1995年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终于在济南和青岛成功进行了访问演出,奥地利总统T.克莱斯蒂尔还专门发来贺电表示祝贺。后来,我还邀请了瑞士国家交响乐团、比利时PPC乐团等来济南演出,这些世界一流乐团在济南的演出,为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吹进了一股股世界高雅艺术的春风。
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我发现在济南没有一个可以承接国际艺术展览的场地,当时只有一个山东美术馆可以承接展览,而且展陈条件也十分有限。因此,我就萌生了建造一个现代艺术馆的念头。2002年,我经过济南纬三路的时候,看到原来已改成酒店的工人文化宫舞厅已倒闭废弃,我就找到工人文化宫租下了这个地方,当时租金每年九万,但艺术馆装修改造的费用却花了一百六十多万元。我没有那么多钱,只好找朋友借,前前后后欠了上百万外债,一直拖欠了十多年还没还清。不过,借给我钱的朋友都很理解和支持我,从来没催过我还钱,因为他们都知道我把钱用在了哪里了。
这就是东方现代艺术馆的前生后世,前前后后风光了十年,那时候在济南几乎是路人皆知。东方现代艺术馆是济南市第一个非政府投资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艺术馆,是为济南市的国际文化交流与艺术展示打造了一个高端平台,被人称为“红墙艺术馆”。
从 2002 年到 2012 年的十年间,我们在这里先后举办了“米莫·罗泰拉当代艺术展”、“毕加索版画全国巡展”、“俄罗斯列宾美院油画素描展”、“墨西哥摄影大师佩德罗·梅耶尔作品展”、“中德油画联展”、“中韩摄影艺术展”、“伟人毛泽东—吕厚民专题摄影展”、“徐肖冰侯波摄影展”、“邵华舞台摄影艺术展”、“第十届国际影展”、“全国第十二届摄影艺术展”、“中韩美术联合展”、“济南开埠百年”、“齐鲁当代陶艺”等一百余个国际国内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
窦洪涛:您是怎样把毕加索引入济南的?
曾毅:2004年至2005年,毕加索的原作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济南、南京、杭州、重庆、成都,共巡展了8个城市巡展。象这种世界级大师原作展,一般要支付借展费、运输费、保险费,还要提供场地和安保,花费很大,风险也很大,一旦原作损坏或丢失,赔偿金额是非常大的,所以运作起来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毕加索”的展览在全国各地都非常轰动,每天观众络驿不绝。它给济南人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大师原作的机会,尤其是对绘画爱好者和孩子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毕加索在是一位非常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的世界艺术大师,象济南这样的二线城市在那个年代,象毕加索这样的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原作能来展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事实上,不只是在摄影方面,包括美术雕塑、音乐以及当代艺术等诸多方面,我们都必须不断地去了解世界艺术潮流的发展,我们所有的艺术和文化都需要与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把毕加索和达·芬奇引进来,把孔子推出去,就是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鉴,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人能观赏到世界经典艺术原作,领悟到西方艺术大师的思想,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厚德载物 苦尽甘来
窦洪涛:您如何取得世界摄影大会在中国的主办权的?
曾毅:2016年8月27日我率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代表团一行5人,赴首尔参加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第33届代表大会,申办"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的主办权。此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国际摄联(FIAP)执行会员,分别于1997年在深圳、2006年在成都承办过国际摄联代表大会,而国际摄联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摄影大会只能由FIAP地方成员组织才能申办。作为2007年加入国际摄联(FIAP)的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是首次提出申办世界摄影大会。
实际上早在2015年我就开始筹划进行申办的相关工作。经过多次向国际摄联董事会进行咨询和协商,在提供大量申办事项资料后,得到了国际摄联董事会的初步认可,正式进入世界摄影大会申办国名单。根据大会申办规定和要求,又着手准备了各种相关文件,并考察确定拍摄路线及其方案,制作了英文版大会申办视频宣传片,于2016年8月正式派了出由5人组成的申办团,赴首尔参加第33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经过演讲和播放申办片,经大会70多个国家代表正式投票表决及FIAP董事会正式批准,终于获得了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中国的主办权。
窦洪涛:成功的经验在哪里?
曾毅:做任何事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自2007年,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成为国际摄联地方成员之后,每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和世界摄影大会,我都会去参加,通过参会与国际摄联的主席以及各位董事会成员都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每年我们举办的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都得到了国际摄联的认证,每年都会邀请国际摄联的董事会成员来济南进行指导和交流,长期以来我们之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我的人品、人脉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
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在世界各国及国内都产生了非常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受到了国际摄联及世界各国摄影组织及摄影师们的高度评价。这一届大会吸引了43个国家的330多位摄影大师来到中国来到了山东,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他们用相机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让几百位世界各国的摄影师拍下了成千上万幅照片,他们在自己的网站和展厅里去讲述了中国故事。他们镜头中拍摄的是真实的中国,他们都成了宣传和传播中国的志愿者和影像大使。
借助世界摄影大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山东推向世界,提升扩大山东在世界上的美誉度,从2017年1月开始,我们就筹划实施了向国际摄联申请把泰山命名为“世界摄影基地”的计划和动议。经过多次与国际摄联的沟通和推介,FIAP董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同意授予泰山为“世界摄影基地”。2017年8月10日在泰山岱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国际摄联主席布西亲自将匾牌授予泰安市政府泰山管委会,这也是国际摄联在全球范围内授予的第一个“世界摄影基地”。
聚焦“新思路”搭建友谊桥
窦洪涛:在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上,你发起成立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想知道丝路联盟成立一年多都做了那些事情?
曾毅:在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期间,经文化部批准在青岛召开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合作峰会”,与会的“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字成立了“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并发表了《青岛宣言》,2018年6月又在北京召开了丝路联盟主席联席会议。
丝路摄联成立之后,首先发起主办了“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收到了52个国家的6万多青少年投送的15万余幅作品。展览先后在北京、济南、佛罗伦萨进行了巡展。竞赛活动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和宋庆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并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艺苑摄影基金会等参与主办。
2018年4月,丝路联盟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组织了海上丝路交流访问团,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缅甸、孟加拉、印度、埃及、意大利等国进行交流和创作。同时通过和各国的摄影组织的交流与沟通,直接联合各国摄影家一起组织采风和创作,组织展览,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合作关系。
另外丝路联盟组织了《我们的丝路》摄影大展在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展出,并将于今年4月赴意大利举办展览,此展览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的对外国际交流项目已正式列入文化和旅游部项目库,并将陆续在各国巡展。
窦洪涛:2013年,听说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欧美经典美术大展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当时是怎样的盛况?
曾毅:2013年10月,山东省和济南市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展览活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达利、雷诺阿、德加等世界知名画家的两百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集中亮相山东博物馆。
在此次大展中亮相的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自画像”堪称一件世界级“珍宝”。在著名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弗的积极斡旋下,得到了意大利文化部的同意,这幅鲜为人知的作品得以首次来华参展。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其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一睹其原作真容。作为世界艺术瑰宝的莱昂纳多·达芬奇自画像,于2009年在意大利南部小镇被意外发现,并被鉴定为达芬奇自画像真迹,在罗马展出时,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亲自为展览揭幕,并参观画像。此画像首次来华展览,无疑是此次欧洲经典美术大展中的最大和亮点。
展览共展出了一个半月,总计有75万观众,展览是免费的,我常常开玩笑说,如果一张票卖二十元,就是1500万的收入。这次欧美经典美术大展使人们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达芬奇等一批文艺复兴时期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对提升济南的文化品味和增加这座城市的美誉度及影响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无论从展品数量和质量,都堪称近年来中国少有的“重磅级”艺术盛宴。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窦洪涛:关于家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
曾毅:我的祖父是海员出身,常年不在家,父亲喜欢看书,后来还在学校当老师,曾祖父是济南的私塾先生,他觉得孙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比儿子更合适,于是就把他珍藏的“家珍”传给了父亲。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喜欢看书,对语文很感兴趣,父亲觉得我的秉性志趣和他比较相像,对我也比较放心,于是就把那些祖传家珍又传给了我。并再三叮嘱:“这些书都是你老爷爷传下来的,你要保管好,一代代传下去。”那一刻,拿在我的手里,心里格外沉甸甸的。
我父亲在民国时期是历城一个小学的校长,建国后他被调到肥城筹建肥城一中,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离休,回到济南被山东大学聘到历史系编写史料。平时我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偶尔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会交代我一些事情,只要他老人家说的话,我都会记在心里。父亲教导我要好好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和《大学》。起初,我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我读那些四书五经,家里留下的书几乎都是文言文版的,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注本,所以,这些泛黄的“古董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一开始很难读进去,即便偶尔阅读也无法深悟其中的要义。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父亲早已用他自己的言行来告诉我,读那些圣贤书,就是让我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记得每年春节父亲经常写的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我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跟着奶奶长大。从小虽不能说对父亲唯命是从,但是还算是非常听话。后来我一个人回到了济南,独立生活,独立学习,但是不管是性格脾气还是兴趣爱好,都深受老父亲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老父亲的教诲,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窦洪涛:父亲说过的话,其实和那些古圣先贤说的话是一样的。很多家长对孩子也说这样的话,但是孩子们往往不听,结果是听的成了,不听的完了。圣贤之道固然伟大,能够继承圣贤之道同样伟大。
“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窦洪涛:您的孩子现在都在做什么工作?
曾毅: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曾爽1995年就去了韩国,现在在韩国定居,二女儿曾冰现在在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当教授,她是美国华人专业人士联合会主席和全国侨联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是亚特兰大的一个“侨领”。作为海外侨领,国务院侨办每年都邀请她回国出席国庆招待会和国内一些重大活动。儿子小时候因打链霉素失聪,现在在家照顾母亲,平常在家画画。
我和我的父亲一样,都不善于表达,可以写,但是不善于说,在家庭和生活中,对儿女的教育多是身教大于言传。二女儿曾冰的性格和我很像,她心地善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在美国她一直倾心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工作。
窦洪涛:二女儿曾冰是怎样当上“侨领”的?
曾毅:曾冰,1994年在第二外国语学院就读,在还差半年毕业的时候,阿曼苏丹国的亲王到中国来招聘精通中英双语的助理,经过多次筛选最后确定了她。但当时曾冰还没有毕业,要是去阿曼,就拿不到毕业证书。当时家里人都不同意她出国,唯有我支持她。我说:“经历比学历重要,就算你毕业了拿到毕业证,充其量就是找个好单位。然而象这样的机会人生也许只有一次。毕业证只是一张文凭,我不想你的人生留下遗憾,你去吧,老爸支持你!”
到阿曼后曾冰的工作非常认真努力,亲王对曾冰非常信任,因为亲王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拉宾都是亲家关系,曾冰也经常陪亲王去他们的皇宫或王府会面。一年多之后,亲王知道了曾冰没有拿到学位证书,感到很遗憾,就对她说只要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不管考到哪儿,我都支持你继续学习,后来,曾冰顺利考上美国乔治亚州大学。
毕业之后,曾冰又回到了亲王的身边,亲王不再让她当助理,而是安排她到亲王下面几个公司轮流担任高管,期间她谈成了不少与中国合作的项目。
一年后,曾冰又考上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亲王依然给予支持,而且还找了她一位美国朋友汤姆做她的担保人,后来我去美国在卡特总统博物馆举办个展时见到了汤姆,才知道他原来曾是卡特总统任职时的总统特别顾问。曾冰研究生毕业之后,亲王并没有让她回阿曼,而是在美国参加了工作。她先后在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波特曼建筑设计公司就职,现在在大学当了老师。
自从她被推选为中华专业人士协会会长后,基本是整天忙于协会的各种事务和为专家们服务。为国内各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各类专家人才,去年在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海外委员。
人生就是累世的修行
窦洪涛:一个人没有内心的善良和高贵,没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一定不会走到很高的位置。即便抓住了一次机会也定不会长久,因为修行不够,而且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曾毅:是的,善良无法伪装,这是人的本性和本能。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把事情做好是第一位的,名利不必太过计较,“人在做,天在看”一切都是上苍的安排。
二十多年来,我受星云法师的影响颇深,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位朋友格林贝格,他是德国北莱茵州议员,开车从波恩拉我去柏林看一场美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因路途太远,赶到柏林时已经半夜了,他带着我到了柏林体育场附近一个佛舍下榻。第二天,我发现这竟是星云法师的国际佛教协会德国分会的会址。在大堂书架上摆了很多书,而且都是繁体字,仔细一看才知道都是台湾出版的。我随手就拿了一本星云法师的《老二哲学》看了起来,我看了几页简直放不下这本书,书的要义就是:做任何事情永远不要做老大,你要甘居老二,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凡事不能张扬,不能居功,看后受益匪浅。至今我仍保留这本书,它使我终生受益。
窦洪涛: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人生的贵人呢?
曾毅:贵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机缘,刻意地去找并不一定能够找到。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当你把身修好的时候,和你一样有共同追求和情怀的人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彼此之间也会相互成为贵人,我的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都是这样认识的。
窦洪涛: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人生的贵人呢?
曾毅:贵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机缘,刻意地去找并不一定能够找到。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当你把身修好的时候,和你一样有共同追求和情怀的人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彼此之间也会相互成为贵人,我的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都是这样认识的。
窦洪涛:您认为我们的古圣先贤的话还能与时俱进吗?还值得信任吗?
曾毅:当然可信,而且不仅要信,还要去笃行,这就是《中庸》里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做事先做人,但我认为做事与做人是并行的,因为只有当你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别人才会信任你、认可你,才有更多的合作与共事的机会。
我的人生中有很多贵人,比如冯其庸先生、刘海粟先生、陈复礼先生、张岱年先生、沈鹏先生、吴印咸先生、袁毅平先生、吕厚民先生、杜牧野先生等等。他们在我人生的道路上都给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1986年我在山东美术馆办个展的时候,沈鹏先生和我并不熟识,去北京东堂子胡同找到他时竟没想到如此爽快地答应为我做序,我到现在还保留着他为我个展写的“前言”的亲笔墨迹。袁毅平先生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专程从北京到济南出席我个展开幕式,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何等的难得啊!
窦洪涛:您认为一位摄影家应该从什么样的视角去展现现代人的生活?
曾毅:每一位摄影家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独立的思想以及个人追求。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家,应当更多的事要关注社会,关注老人和孩子,关注弱势群体。正如普雷基先生所说的:“作为一名摄影家,曾毅紧跟着他心目中的大师路易斯·海因的脚步,几十年来他在他的家乡和偏远的乡村拍摄了大量表现穷苦百姓生活和他们生存状态的照片。曾毅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爱心的摄影家多年来他一直在牵挂、思念、追忆着镜头中的那些老人和孩子,并已渐渐成为他的一种乡愁”。只是近几年我的工作重心是策展和组织工作,所以个人创作和深入生活的时间就相对比较少了。
1979年和1982年我创作的《八仙过海》、《条条致富路》、《海鸥飞来农家乐》等作品都是在反映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后期,因为工作的原因和个人的创作价值取向,拍摄和记录的大都是常常不被人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他们困苦多舛的命运。我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反应表现他们那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本色和坚毅达观的民族精神,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我认为这才是最具生命力的题材,待这种状态消失之后,那么这些影像将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并将会更加彰显它的社会价值。
窦洪涛:不知不觉,八个小时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和您聊天让我受益良多。无论是您践行老父亲的庭训箴言,还是半生顷力的摄影与策展,甚至是环保和慈善,你都做得如此圆满,让我为之钦佩。我相信,在未来,“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一定会成为更多中国与世界共融的明亮眼睛,洪涛期待着,也盼望着,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