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 • ARTICLE

父爱无言——为了父亲的纪念

  • 更新:2021-06-21
  • 来源:
  • 编辑:zyimg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从而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纷纷仿效外国,各地兴办了一些新学堂。到了民国时期,济南先后建立了育英中学、正谊中学、德育中学等一些私立中学。


微信图片_20210621111345.jpg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洪楼教堂


微信图片_20210621111349.jpg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洪楼教堂鸟瞰



1936年父亲在历城卧牛山小学毕业后,考入历城县德育中学(洪楼教堂西),德育中学校长是美国人舒龙德(张学良同学)。西安事变后日本鬼子占领济南,德育中学要求学日语,所以父亲后来日语一直不错。父亲在德育中学毕业,经历城县参议员任寇山介绍到卧牛山小学当教员,教语文和美术(之前父亲曾跟伯父一起学过画画)。恰巧的是在我父亲从德育中学毕业八十年之后,我的孙女曾子丹也从1913年建校的育英中学拿到了毕业证书。



微信图片_20210621111352.jpg微信图片_20210621111355.jpg


我父亲年轻时一直爱好学习,追求知识,在小学当老师期间,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获得了天津高级职业函授学校入学证书,在新闻系研读修业,力求深造。后来在卧牛山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后又当了校长。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父亲又获得了山东省政府教育厅颁发的由厅长李泰华亲笔签名的国民学校高级教员的职称证书。


微信图片_20210621111358.jpg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济南按察司街旧貌


相关链接

热点资讯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