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 • ARTICLE

张照堂:一生都在摄影与生命的旅途中行走的大师

  • 更新:2024-04-04
  • 来源:东方摄影
  • 编辑:scope

       惊悉张照堂先生于4月2日在台北不幸逝世的噩耗,我深感悲痛。中国、亚洲,甚至世界上又失去了一位十分重要、特立独行的摄影大师。

       张照堂先生是台湾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家,他在近50年的摄影创作中,以自己的影像方式,践行了东方文化语境以及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现代主义理路。他的作品全部取自现实场景,却不直接描述事件本身或提供见证功能,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他的摄影艺术,以及去功利化的艺术理念与生命态度,为世界摄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追念大师之际,不禁回想起10年前,在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为张照堂先生举办《张照堂·岁月潜越》摄影展、"张照堂影像分享会"和"张照堂与青年摄影师对话会"时的情景,不仅一幕幕又展现在眼前。我们知道张照堂先生是一位超现实的摄影大师、是台湾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他对推动台湾摄影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是当之无愧的台湾摄影教父。

阳明山,擎天岗,1985年

       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面对无尽的乡愁,他以超现实和荒诞、迷惘、抑郁、疏离、冷酷的叛逆影像,开辟了一条冷冽的摄影探索之路。以表面纪实主义风格呈现,实则是表现超现实主义的内心感受,用摄影来表达生命和人的自我存在的状态,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莫言的影子。

       在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举办的"张照堂影像分享会"上,首先张照堂先生介绍了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摄影实践讲述了几十年来他对摄影不懈的坚持和思考探索的过程。

       在"张照堂与青年摄影师对话会"上,张照堂先生与中国青年摄影师王征、大门、毛卫东、颜长江、严明、塔可、言由等进行了现场对话。通过与青年摄影师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大家就摄影艺术的传承、海峡两岸不同文化背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传统胶片与数码摄影的关系等进行了坦诚、热烈、精彩的对话。

       张照堂先生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潘鲁生院长亲自向他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我作为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艺术总监,在"张照堂与青年摄影师对话会"上,向照堂先生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奖杯和证书。之前为筹办他的展览,张照堂先生还专门从台湾给我寄来了他的作品集和他展览作品的光盘,并详细的注明了他的作品展览顺序和每幅作品的注解及具体制作要求。并向我赠送了他的一幅《三峡 1984》原作,至今我都一直珍藏在我的摄影博物馆里。

       如今斯人已逝,当得知张照堂先生逝世的消息,不仅使我瞬间潸然泪下。近年一直得悉他的身体不好,抱恙在家,但万万想不到噩耗来得这么突然。他才刚刚进入耄耋之年,仅仅长我五岁,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良师益友。

       回想起当年在济南与张照堂先生相处的日子里,仿佛就在昨天,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重新拿出当年他赠送给我的作品和我珍藏的他那些手迹、书信和作品集,甚至他从台湾邮寄光盘的掛号信封和发票,面对他留给我的这些物件不仅令我思绪万千。我想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多么脆弱和无助,无论你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伟大,但在生死面前谁都无法得到上帝的眷顾。

       虽然一代宗师逝去,但张照堂先生的精神却永久地留给了后人、留在了世间。我至今一直铭记着他最经典的那句话:"在与不在,至今我仍甩不掉这样的迷困,在摄影与生命的旅途中,我似乎一直走在模糊边缘上"。我想这就是张照堂先生对他自己的摄影人生的一种形象描述和真实写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恰逢今年清明节春雨绵绵,似乎苍天也在为照堂先生挽泣送行。在雨中,今天我们遥望海峽对岸的一位良师益友、一位我们敬重和仰慕的摄影大师远行。愿照堂先生到了天堂那边,继续探寻和拍摄天上人间的世态百相,沿着摄影与生命的旅途,朝着诗与远方一路前行……

——曾毅写于济南    2024年4月4日              

竹北,1984年

花莲,海港,1982年

基隆,1974年

板桥,浮洲里,1963年

板桥,江仔翠,1963年

阳明山,擎天岗,1985年

板桥,江仔翠,1963年

新庄,1963年

台南,七股,2003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缅怀伟人 记忆犹新
  • 相关链接

    热点资讯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