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 NEWS

士者弘毅 行者无疆——专访中国摄影艺术家曾毅

  • 更新:2020-07-06
  • 来源:
  • 编辑:zyimg

Q:《旅游世界》 A:曾毅


Q:请问您是何时、因何与摄影结缘的?从一开始接触摄影到现在,您觉得自己在摄影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心得是什么?

A:从我开始接触并喜欢摄影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了,我对摄影的兴趣和爱好,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非常爱好摄影并经常为学校拍摄运动会和毕业照,我上初中时经常晚上帮他在家里洗印照片。

孔子曰“十五而志于学”,1964年我十五岁初中毕业离家求学时,父亲送给我两套书:一套是旧版线装的《论语》,一套是吴印咸编著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摄影艺术表现方法》,这两套书50多年来一直珍藏在我的身边并使我终生受益。前者教我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后者教我学会了怎样摄影创作,就是靠这两套书,五十多年来我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直遵循坚守着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祖训一步步前行,并把我的初心梦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

1968年我从山东省商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鲁西南一个偏远县城的商业公司做统计员,1970年我调到县照相馆,开始跟着师傅学拍照,整天在工作室冲洗底板、洗印照片、修板放大,还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赶集串户,给农民百姓拍全家福和结婚照。在照相馆六年的实践中,我练就了一手硬功夫,为我今后的摄影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功底。1976年我调到县文化馆负责宣传报道,从那时我开始进行业余创作,并经常参加一些地方展览,还在《山东画报》、《大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1979年是我的“而立之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中国摄影家协会要在北京举办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省影展办公室组织了一个摄影创作小组,我从鲁西南的县文化馆借调到山东省美术馆影展办公室,参加了由华铁林、荆强、张敦林我们四人组成的省摄影创作小组。到淄博、青岛、烟台等地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其间我拍摄的一幅《八仙过海》参加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获得山东省一等奖。1980年我被正式调入济南市文联,负责济南市摄影家协会日常工作。

1981年我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摄影创作座谈会,会上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摄影大师吴印咸、黄翔、袁毅平、吕厚民、苍石、吴寅伯、吕相友、柳成行等摄影界的前辈,其间我还有幸见到了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席卡帕,当时我请他在照片上签字时的激动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随后我又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摄影培训班,有机会进行了系统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的学习。

1982年我被批准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4年开始在《中国摄影》杂志发表作品。1985年我被邀请参加中国文联艺术家访问团,和著名作家白桦、峻青,摄影家陈长芬、袁廉民、顾东升等全国文艺界的艺术家一起到长江三峡深入生活进行创作。这一年我和孙周(著名电影导演)一起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评为“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

1986年1月,我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我的第一次个人展,吴印咸老师专门题写了“探索创新”的题词,著名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沈鹏先生亲笔为我撰写了展览前言。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毅平老师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亲临济南展览现场致辞祝贺。侯波、吕厚民、陈勃、吕相友、朱宪民、陈长芬、王文澜、任国恩、吴鹏、贺延光、王苗、罗小韵等及中国摄影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全国许多摄影组织都发来电报和贺信。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证,这些电报和贺信我一直都珍藏至今,因为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界我的良师益友们纯真情感的见证,如今都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芳华时代的美好记忆。

同年三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成立,我被推选为主席,这一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共青团山东省委和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策划组织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在济南成功举办。

1989年我进入了“不惑之年”,为更好地组织各种摄影活动和开展国际摄影交流,在省委领导和摄影界前辈的大力支持下,我发起创办了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即现在的促进会)。1992年我组织策划了由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同年我组织策划的《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历时十年时间,先后在美国、韩国、意大利、德国、巴西、阿根廷等欧美亚各国巡展出,期间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摄影交流与合作。

1999年在我“天命之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个人作品集《天命集》,这一年我的个人摄影展也应邀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举办,之后便陆续在欧美十几个国家进行巡展。2006年我被调入大学,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担任馆长并被聘为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后来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我组织策划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和“小孔成像”国际学术研讨会。双年展十四年来已经连续做了七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品牌。

2009年到了“耳顺之年”,为加强中美两国摄影交流,我把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引入中国,并组织举办了“影像亚洲”国际职业摄影师大会和齐鲁国际摄影周。2013年我被聘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划总监,并先后组织策划了寇德卡、纳切威、薇薇安·迈尔、优素福·卡什、郎静山等世界摄影大师的原作展和学术研讨会。

2019年我进入了“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古稀之年,我70岁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正式退休。可是我退而不休,一直忙活着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这一年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3月在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卡塞塔丝绸博物馆举办了《我们的丝路——中外摄影艺术作品展》和“中意文化与旅游领域融合发展的历史与机遇研讨会”。12月我收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邀请函,邀请我出席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荣誉院士”颁授仪式和米开朗基罗金质奖章颁奖典礼。2020年1月我参加了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的“荣誉院士”颁授仪式后,又被意大利切尔维纳拉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最近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几个月来我趁机宅家,开始整理我几十年积存的大量图文资料。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梳理出一个眉目后,从2021年开始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着手编写我的个人传记:《爿片集——我的摄影之路与艺术人生》(左集《士者弘毅》/右集《行者无疆》),出版一本我的个人作品集《守望乡土——曾毅摄影艺术作品集》,同时还打算在封笔付梓之时再做一个回顾展,争取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最后完成家父的嘱托,践行祖上庭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摄影人生划上一个满意的句号。

以上就是我简略的摄影经历,也是我摄影人生的回顾与愿望。说到人生经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孔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对人生每个阶段最精辟的阐释。


1.1986年1月我的个人摄影艺术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jpg

1986年1月曾毅摄影艺术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吴印咸为展览题词,沈鹏撰写前言

8袁毅平与省青联主席吴爱英等合影留念.jpg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毅平专程赴济南参加开幕式并与省青联主席吴爱英等合影留念

6.侯波,袁毅,吕相友,吕厚民,,朱宪民,王庙,车夫等发来的祝贺电报.jpg

侯波、袁毅平、吕相友、吕厚民、朱宪民、王苗、车夫等发来的祝贺电报

3-2.jpg

1986年3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成立,曾毅担任协会主席

2.1989年4月8日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jpg

1989年4月8日,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相关链接

热点资讯

站内检索